1
一念贪私,万劫不复
人只一念贪私,便销刚为柔,塞智为昏,变恩为惨,染洁为污,坏了一 生人品。故古人以不贪为宝,所以度越一世。
【译文】一个人只要心中刹那间引出贪婪或偏私的念头,那他就容易把原本刚直的性格变得很懦弱,聪明被蒙蔽得很昏庸,慈悲的心肠就会变得很残酷,原本纯洁的人格就会很污浊,结果是毁灭了一辈子的品德。所以古圣先贤认为, 做人要以“不贪”二字为修身之零,这样,才能超越他人战胜物欲度过一生。
【评语】品行的修养是一生一世的事,艰苦而又有些残酷,尤其古人对品行有污染者很不愿意原谅。王阳明说:“良知无待他求, 尽人皆有,只有被物欲泊没了他。”要求为人绝对不可动贪心,贪心一动良知就自然泯灭,良知泯灭就丧失了正邪观念,正气一失,其他就随意而变了。
刚毅之气也就顿时化为乌有,而聪颖智慧也就变成了糊涂昏聩,仁慈之心也就变成了残酷刻薄,高尚品德也就染满了污点,只此一念之差就使一生的人格破产。俗话说:吃人家的嘴软,拿人家的手短。生活中一些人抵不住“贪” 字,灵智为之蒙蔽,刚正之气由此消除。
在商品社会,许多人经不住贪私之诱,以身试法。一些人大半生清白可鉴,却晚节不保,诚可惜哉。“不贪” 真应如利剑高悬才对,警世而又可以救人。
2
言而有信,恒心如一
不可乘喜而轻诺,不可因醉而生填,不可乘快而多事,不可因倦而鲜终。
【译文】不要趁着高兴对人随便许下诺言,不要在醉酒时不加控制乱发脾气,不
要乘着一时称心如意不加检点惹事生非,不要因为疲劳疏懒而有始无终半途而废。
【评语】人有很多毛病往往是不自觉的。高兴时有求必应,轻诺寡信,于是奸小之辈往往投其所好察其所喜,并有意制造一个让人高兴的环境,通过各种手段来等待“轻诺”。借酒发疯,是一种失控的表现,是有德之人所欲为的。
由于失控,就必然失言,以至酒后无德。人在枚势头上在富贵乡中往往说话 一无逛拦,财大气粗,摆不正自己的位置,忘记应尊重理解别人,忘记应收敛检点自己。炙手可热,得意忘形,实际上是做人本成熟的表现。更有的做事有始无终,畏难而退,虎头蛇尾,终究将一事无成。待人行事宜言而有信, 恒心如一。
3
学贵有恒,道在悟真
凭意兴作为者,随作则随止,岂是不退之轮?从情识解悟者,有悟则有 迷,终非长明之灯。
【译文】凭一时感情冲动和兴致去做事的人,等到热度和兴致一过事情也就跟着停顿下来,这哪里是能竖持长久奋发上进的做法呢?从情感出发去领悟真理的人,有时能领悟的地方也会有被感情所迷惑的地方,这种做法也不是一种 永久光亮的灵智明灯。
【评语】这是用佛理喻世事。如来在说法时,经常运用佛法摧毁众生的执迷邪恶,使众生恍然大悟之后转成正见,进德修业的心永不停止。此处反过来看,人们做事很少从理性 出发,往往凭借一时的兴致,难持之以恒。而理解事物缺乏一定之见,情之所致拆东墙补西墙,难以领悟人生真谛。
4
修行绝尘,悟道涉俗
把握未定,宜绝迹尘嚣,使此心不见可欲而本乱,以澄悟吾静体。操持 即坚,又当混迹风尘,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,以养吾圆机。
【译文】当意志还没有控制把握之时,就应远离物欲环境的诱惑,让自己看不见物欲就不会心神迷乱,才能领悟到清明纯静的本色。等到意志坚定可以自我控制时,就要让自己多跟各种环境接触,即使看到物质的诱惑也不会心神迷 乱,借以培养自己成熟质朴的灵性。
【评语】修养自己品德,要有一个良好的处部环境。教育与环境之间,自己的品德修养与环境之间关系非常重要。尤其是思想没有定型品性还不成熟的青少年,最容易误人歧途而堕落,所以这时肩负教导责任的师长,必须对他们严 加管教,尤其是为他们所创造一个利于品性自我修养的好环境,制造一个首先自律的氛围。
面对一个品性已定思想成熟的人来讲,却必须学会适应各种 环境,以磨练自己。所谓江山易改,秉性难移,一个品德高尚、意志坚定的人,做人有自己的准则,就难以迷失方向。
5
修养定静,临变不乱
忙处不乱生,须闲处心神养得甭。死时不动心,须生时事物看得破。
【译文】事务忙乱不堪时,要想保持冷静态度而本性不乱,必须在平时修身养性培养清晰敏捷的头脑。面对死亡也毫不畏惧不留恋,必须在平日对人生彻悟, 看破红尘。
【评语】面对生与死怎样才能做到镇定自若,做到“木乱性,不动心”,关键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。孟子更说“吾四十不 动心”,他们都能彻悟人生,以天下为己任,以大义为追求。
文天祥留下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这样的名句。从古至今,无数先贤面对生与死,大义凛然,凭借正确的人生观,耿直的正义感, 以及良好的品性,而致临变不乱,遇事不慌,镇定自苦。这些人看破红尘, 领悟人生不是去消极遁世,老死荒郊,而是积极行道,肩天下重任。
6
修养自身,大业之始
不昧己心,不尽人情,不竭物力。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 为子孙造福。
【译文】不蒙蔽自己的良心,不做不尽人情的事情,不过分使用浪费物力,假如能做到这三件事,就具备了为天地树立善良的心性,为万民创造不息的命脉, 而为后世子孙创下幸福基础的基本条件。
【评语】古圣先贤有“内圣外王”之说。这也就是“先成己而后才能成物”的人生哲学。假如一个人连“不昧己心,不尽人情,不竭物力”的起码修养工夫都不具备,就谈不上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 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大业以古人此论推而广之,一个要在事业上有 所作为的人,必须从自我修养做起。
即就是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对基本的口德修养也应具备,对传统的美德也应继承。人们的生活环境需要这样一种道德秩序,社会对人们的素质也有这样的要求以保证社会的安定,人际的和谐, 人类的幸福。
7
修身种德,事业之基
德者,事业之基,未有基不固而栋字坚久者。
【译文】一个人的品德是他一生事业的基础,如同兴建高楼大厦,假如不事先把地基打稳固,就绝对不能建筑坚固耐久的房屋。
【评语】品德的修养是人生的基础,决定一个人一生行事是善是恶是美是丑。一个人没有好的品德,再好的学识或许不能有益于人,可能还会害人,而且知道越多害人越深,愈权势越大破坏愈广。
一个品行不端的人,很难在事业上 有所成就,即就是可能荣耀于一时,但终究会贪赃枉法。所以成功的事业者必须德才兼备。
8
修德忘名,读书深心
学者要收拾精神,并归一路,如修德而留意 干事功名誉,必无实诣。读书而寄兴于吟吟咏风雅,定不深心。
【译文】求取学问一定要集中精神,专心致志于研究,如果立志修德却又留意功名利禄,必然木会取得真实的造诣,如果读书不重视学术上的讨论,只把兴致寄托在吟咏词等风雅事上,那一定不会深入进天取得心得。
【评语】历来做学问讲究个勤字,勤中苦,苦中乐,本来就没捷径可寻,所谓。“读书之乐无窍门,不在聪明只在勤”、有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。课堂上 所学只是师傅领进了门,要想有高深造诣全靠自己下苦功。
读书只知道吟风弄月讲求风雅,寻章摘句不务实学不求甚解也不深圳,这种人永远不可能求到真才实学。修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索质,学习不是为了装点门面,附庸风雅。不明白这个道理,就不能真正进步。
9
性躁无功,平和徼福
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,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。
【译文】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,做什么都不容易成功以至一事无成。性情温和心绪平静的人,往往各种福分会自然到来。
【评语】《大学》中所说的“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定,安而后能 虑,虑而后能得”,这里的定、静、安、虑、得就是训练和要求一个人遇事宜心平,做事宜气和。一个平心静气的人由于思考得周详,做事当然不会盲目乱撞,避免不知所做何为的现象出现,一个心浮气躁的人由于不能深 思熟虑,往往会使所进行的事功败垂成。
所以必须磨练“智欲圆而行欲方, 胆欲大而心欲细”的修养工夫,胆大心细的人才不致一事无成。做事如此, 待人同样是这个道理,只要冷静观察,自然相处,不强求,自然就无烦恼。
10
心月开朗,水月无碍
胸中即无半点物欲,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。眼前自有一段空明,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。
【译文】 一个人心中假如没有丝毫物质欲望,就像炉火化雪太阳化冰一般,决速而安然。眼前自会呈现一片空旷开朗景象,宛如看见皑月当空月光倒映在水 中一般宁静。
【评语】 欲望太过强烈,心神就会受物欲蒙蔽,以致头脑昏聩而不明事理。这不是要绝欲望,而在于说明欲望淡泊便能使心情轻松,心情轻松就好像“月在青天影在波”,这样既能明心见性又能通达事理。
“无欲则静,静则明。”心底清静,本性自现, 本性现就会愉快,就会神清目朗,而见山水明而日月新。但无半点物欲不是一无追求,不是弃除物欲。什么事一走极端就会走向其反面,好事也会变成坏事。形象决非豪爽本性而是粗俗,过度饮酒则伤身心。
相关文章:
最优作文24篇《介绍功能说明文》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01-10
【满分作文】《家乡的风俗》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范文20篇01-10
在单位培训开班仪式上的领导讲话01-10
小学生优秀作文欣赏:端午粽香情01-10
二年级作文:握手言和01-10
个人合伙协议书01-10
合伙协议书(15篇)01-10